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案例/ 宜蘭縣人文國小的籌備歷史

2001年,宜蘭縣的人文國小和慈心國小同時獲選為首批公辦民營學校,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籌辦,以藝術、人文為教學主軸,結合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的各項教學、研究成果,支援學校各項教學活動。詳細的籌備歷史可見該校網頁...
人文國小對於「學習權」和「成長」有其清楚的界定:
"本校試圖耤由教育基本法強調學習權的角度切入,以每一位學子學習的欲望都能獲得滿足與提昇,當成學校課程的總體目標,將「成長」界定為「每一位學子在學校裡頭都能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同時又能將因為學習所帶來的心智、情意、或動作技能上的改變,適切地表現於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種不斷累積與調整的過程」,而「成就」便是「本校全體員工,工作投入後所造成的上述情境的具體展現」。"
該校網頁上分享有其歷年課表: 包括家族課程、領域課程等等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體制內求突破的案例: 花蓮縣秀林鄉西寶國小

體制內的森林小學:
西寶國小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乃一所體制內的森林教育實驗學校,原為秀林鄉富世國小之西寶分校。

西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與擁有多元的文化背景,適合推展教育實驗及開放教育的教學變革,花蓮縣政府教育局評估其教育環境具備「森林小學」的條件,因此專家學者及一群有心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研商西寶成為森林小學的計畫,經過將近一年的評估,決定將西寶分校提升為「西寶實驗小學」,以此作為花蓮縣教育改革的起點。(來源: 西寶國小網站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剪報/聰明看媒體 特色學校出奇招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為培養學生媒體識讀能力,讓媒體素養向下扎根,教育部委託世新大學辦理「國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選中8名中小學作為特色中心推廣區域媒體素養教育。目前8所學校已完成中期推廣與教學工作,15日教育部舉辦期中工作會議,8所學校分享成果,也提出面臨的困難,謀求解決之道。
世新大學辦理種子教師培育外,也配合特色中心需求規劃4次媒體近用的輔導課程,由講師前往各地學校,輔導學校師生如何成為一個小小媒體人。"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剪報/ 原住民災區的教育困境:小孩的權益,沒有被考量進去。

原住民災區的教育困境:小孩的權益,沒有被考量進去。
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作者柯亞璇
"目前霧台鄉部分就讀幼稚班原住民學童,因為風災的影響,都暫時就近轉入山下安置中心附近的托育班就讀。服務於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江瑛表示,災後的服務經驗中發現,家庭以及對部落的關係裡,最基本的支持都還沒辦法提供,部落族人暫時安遷到山下,小孩根本也沒有選擇的權利,為了生活,都只能暫時轉學到山下的學校念書。「八八風災,小孩的權益,沒有被考量進去。」在部落托育的經驗中,江瑛也提到,「部落托育」並不只是在學前教育關心的這一個環節,而是部落小孩與婦女關係的處理。部落教育裡目前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小孩學前教育的最基本照顧都沒辦法顧到,又怎麼繼續去談原住民教育的未來?"

剪報/ 關於另類小學推動的相關剪報

無聲教改 ──公辦民營另類小學
"真正的公辦民營學校,則在2002年由宜蘭教育局拔得頭籌,縣府公佈「宜蘭縣屬國民中小學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釋出兩座裁廢國小徵求民間參與,於是原本以「在家自學」方式經營的冬山鄉慈心華德福國小,和頭城鎮的人文國小,同時成為台灣公辦民營的第一棒。
所謂的公辦民營,是由公家提供校地、校舍硬體,以及等同於公立學校標準的經費補助;而教育理念和內容則交由承辦機構自主規劃執行。由新竹師範學院音樂系教授孫德珍成立的私立雅歌實驗小學,也在2003年與公立的新竹縣大坪國小合併,成為台灣第三所公辦民營國小。
「孩子應該跟各種階層的孩子相處,」慈心華德福國小校長張淑純指出,德國系統的華德福學校,全世界共有七百多所,台中也有私立華德福小學,但學費昂貴;宜蘭改採公辦民營,讓低收入戶家庭也有選擇另類學校的權利,學校教學也趨向平民化、正常化。"

根留部落─司馬庫斯人力保部落小學
司馬庫斯吶喊 校留部落 別讓孩子再流浪

八八水患後教育設施重建計劃: 部落文化 、生存智慧、 生態教育、兒童學習

夢想一個山林小學
為了推動建立一所正式教育體制內的原住民文化小學,在這個網誌我們透過分享準備工作經驗,期待擴大參與及相關討論。


莫拉克風災後,張榮發基金會認養了三地門國小大社分校的硬體重建工作(可參考相關報導),將於瑪家農場興建,預計最快在2011年開始招生。


瑪家農場未來將是好茶、大社、瑪家三個部落的重建家園,這個新的小學將成為三個部落的小孩們最近便的教育資源,擔任災後部落重建課題中最基本也最核心的教育責任。學校教育必須回應新的挑戰,包括如何透過基礎教育來延續重建中的部落文化生命? 魯凱、排灣跨族群與跨步落互動的複雜性如何協調共存? 這些挑戰是困難題目,卻也是部落教育展開新頁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