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先睹為快! 10/24系列座談逐字紀錄(一): 夢逐山林自然小學: 跨部落對談山-水-祖先的智慧

城鄉基金會執行長陳育貞主持座談,與談來賓(由左至右)泰武國小伍麗華校長、仁和國小陳俊毓主任、陳育貞、三地國小陳再興校長、桃源國小鄭漢文校長
10/24座談第一場討論剪影:(由左至右)泰武國小伍麗華校長、仁和國小陳俊毓主任、台大城鄉基金會執行長陳育貞、三地國小陳再興校長、桃源國小鄭漢文校長

摘要:
第一場座談子題為「教育體制內外談教育改革」邀請了屏東三地國小陳再興校長、屏東泰武國小伍麗華校長、屏東仁和國小陳俊毓主任,以及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鄭漢文校長,由台大城鄉基金會執行長陳育貞主持。討論部落教育改革必須觸及的眾多面向,需要制度上的突破來支持,包括校園空間和教育軟體緊密相關;開創性小學教育應有更開放的觀點來發展部落自主的教學論述,挑戰既有的教學評鑑、成績評分、學期、師資等等制度,尤其師資是一個關鍵;宗教、部落文化等以長時間生活經驗為基礎,在教育中如何被設計進去? 學校教育如何引入部落傳統智慧,讓耆老傳承更具體的在學校中發揮作用? 部落需要參與學校治理,並在課程上發展自然與文化共構,連結自然環境的學習架構。
第一場九十分鐘的完整對談紀錄如下。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先賭為快!10/24 台邦.撒沙勒教授分享的座談簡報

座談當天,撒沙勒教授以建一座山林小學:民族教育在瑪家農場的可行性為題,分享了目前民族教育在台灣的現況、各原住民族群母語能力嚴重流失等議題。完整座談簡報如下: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山林小學座談相關報導/ NewTalk - 要聞 - 生活 - 全台首座魯凱排灣實驗小學明年九月招生

新頭殼 newtalk 2010.10.25 蔣又寧/屏東報導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9195
全台第一所真正以原住民教育為主體的屏東縣魯凱排灣實驗小學,11月動工,預計明年開放跨區招生,至於如何突破現行師資法令限制,納入耆老知識經驗傳承,成為最大挑戰。

莫拉克風災一年後,原本隸屬於三地國小大社分校,正好含蓋魯凱、排灣兩大族群,以及瑪家、大社、好茶三個部落等500戶人家。藉著這次災後重建機會,大社分校將遷移到瑪家農場,也將正式轉型為全台首座真正屬於原住民魯凱族、排灣族為主體的實驗學校。

校舍硬體建設由張榮發基金會贊助籌建,預計今年11月開始動工,明年秋天完工,可望在9月份正式對外招生。而首座的魯凱排灣實驗小學,將開放學籍,不限當地學童都可以報名入學,各年級預計只招收一班。

隨著硬體建設即將展開,如何落實真正以原住民文化為教育主體,由台大城鄉所主辦的「山林小學」系列座談昨天首度邀集教育界人士與地方耆老展開對話,而屏東縣教育處長顏慶祥也到場聆聽各界意見。屏東教育處長顏慶祥表示,由於這是全台首座以原住民為主體的實驗小學,初期可能以公辦公營「體制內改革」來推動,也不排除「公辦民營」的可能性,重點是要能找到「長期、穩定、專業」的團體經營。

與會者一致認為,「有部落才有學校。」如何將耆老的經驗智慧透過學校教育傳承給下一代,突破現行法令對師資資格認定限制,才是最大挑戰。此外,教學自主性和人事自主性都是必須考量的重點,制度的調整也需要努力來促進。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新聞稿/ 系列座談(一) 夢逐山林自然小學: 跨部落對談山-水-祖先的智慧

莫拉克風災一年瑪家農場的家屋興建已陸續完工並已完成一座小學的規劃設計,未來將是遷居瑪家農場各部落的兒童教育場所。這座小學,體制上三地國小大社分校,校園硬體設施由張榮發基金會贊助經費、規劃設計,計畫今年十一月展開施工,預定明年秋天完工啟用為此,小學的經營、教學的內涵...等軟體計劃,成為即將遷入瑪家農場的好茶、大社、瑪家三部落的共同關切。
這座承載著跨部落關切與期待的小學,未來將有魯凱、排灣兩個族群新苗在這裡學習與成長。多年來,期許學校落實部落文化傳承的夢想,是否有機會在這裡實現?是最受矚目的論題。在這個前提下,新校園的創建,需要超越目前硬體設施的框架,以開闊和長遠的視野去思考族群、乃至於跨族群教育的未來定位,以及,兒童基礎教育來復振部落文化生命的創新小學模式。同時,商討魯凱、排灣兩族群跨部落合作及參與的可能性促進教育創新、文化傳承。這是一個新的挑戰,卻是部落教育展開新頁的契機。
「山林小學」座談系列,即是在這一背景下,由台大城鄉基金會策劃,在屏東縣政府和一些部落組織、長期關切部落教育的朋友們的支持下推展的活動。此一座談系列,將邀請部落代表與人士、部落教育及教育改革專家及實踐者、政府單位代表,並開放給部落民眾及各界人士自由參加。創造多樣化對話的空間促進部落參與和跨領域的意見交流,一起探討瑪家農場小學的未來經營,在部落教育上尋求突破,建立原住民自立教育體系一起努力更期許「山林小學」這個寬廣多元的教育概念和行動實踐,不僅限於國小校園內的教學突破,更進一步推動學校教育跨出校園界線,結部落生活和山林、文化地景,結合部落智慧和多元實踐行動把教育帶到部落生活領域,從舊部落生活場所到未來的新家園。
十月廿四日的第一場座談會,將以受邀人士的前言為開場,期待引發部落朋友和各界觀點,對新小學的願景、部落教育的未來提出建言。包含三個子題: 1.跨部落的文化教育如何推展2.部落小學如何和傳統智慧連結3.部落長者如何成為小學教育的「智慧導師」?誠摯邀請關心部落教育的朋友們踴躍參加,一起討論部落自主教育的可能性。以瑪家農場部落教育案例為起點,持續關心災後部落教育議題。

新聞轉載/ 原民自治之路 何其艱難

     日前行政院院會通過《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送予立法院審議。此一法案普遍遭受學者、原住民團體的抗議,主要原因在於該草案之設計並未考慮到小族的主體性,以及原住民族發展經濟的可能。

案例轉載/ 結合社區 裁併校變身特色小學

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cna/20101020/index-
12875588886051418009.html
2010-10-20 15:14:48

雲林縣華南國小由於學生人數在30人以下,面臨裁併校危機,但在現任校長陳
清圳領導下,展開特色教學,結合社區發展,不但帶動社區產業,也讓學校變
成有70名學生的特色小學。

陳清圳原本在雲林縣的市區國小服務,推展環境教育。4年前,由於政府政策要
裁併100人以下的學校,其中學校人數30人以下者,列入雲林縣第1波裁併名
單,華南國小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附近沒有小學,遭到當地民眾強力反彈,縣府在無法裁併情況下,只好尋
覓適當人選到任,改善學校經營,陳清圳就是在縣府再三請託下到當地服務。

陳清圳表示,華南國小的問題其實是整個社區的問題,當地老人看醫生,要走
1個小時才有公車站,所以往往都是忍到不能忍了,才共同包計程車下山看醫生
;社區也沒有圖書館、自來水系統等。

他感慨地說,學生上學,不是家長接送,就是老師接送,不然就是走路,「教
育資源少的可憐」。

陳清圳到任後,開始帶領學生展開特色教學。有學生將當地老人生活拍成紀錄
片,發現嚴重的醫療資源落差,因而找上縣府幫忙,沒想到縣府卻告訴學生
「找你們校長比較快」。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都是為了孩子─ 訪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鄭漢文校長

桃源國小教室一隅   Shumei攝影
時間:10/11/2010
地點: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小

前言:
鄭漢文校長並不是原住民,但長期在部落學生為主的國小擔任校長,歷任蘭嶼東海國小、台東新興國小,目前服務於桃源國小,特別注重教育中的部落文化學習,以及教育和部落家庭生活的連結,他在台東新興國小推動原愛布工坊、漂流木工坊的經驗特別為人所稱道。為了借重他的經驗,我們安排了這次訪談,請他分享教育理念和策略作法。

---
從「跨部落」開始說起
鄭校長一開始就說:「很高興看到一個機會(意指瑪家農場小學),或許是上蒼的安排」。不過,他快切入重點,語重心長地說,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面對跨部落議題。

顯然這需要突破一般的部落教育觀點,鄭校長道:「因為不只是一個部落,這邊有典型的魯凱好茶部落,還有排灣大社、瑪家部落,文化、語言都有差異,要合在一起的時候,原先「部落教育」(註:以同質的族裔文化為主)的概念要如何省思?」不是以一個部落為主的部落教育,而是該怎麼發展為跨部落的原住民族教育?

鄭校長說:「如果為了融合,反而用中文作為中介,又回到漢民族教育,那就不好了。」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山林小學座談活動系列(一) 夢逐山林自然小學: 跨部落對談山-水-祖先的智慧

山林小學工作即將要推出第一個座談活動! 

將於10/24舉辦於屏東縣三地國小旁的「三地門鄉文化館」2樓多媒體視廳室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中正路2段110號

 歡迎關心部落教育的朋友們參加。
有任何問題請留言建議,我們將盡速回覆!



座談議程請參考以下連結: